【本文原創首發,點擊右上角「關注」,分享更多精彩文字】
文|江徐1.出使匈奴,被封為麒麟閣功臣西漢年間,漢朝與匈奴之間關係緊張,除了戰爭,雙方又派遣使者,結果使者又被對方扣留。
公元前100年,匈奴改變外交策略,他們主動向漢朝廷示好,俯首稱臣,送還之前扣押的使者。
漢武帝大喜,封蘇武為中郎將,派遣他出使匈奴,賦予他修復漢匈關係的偉大使命。
於是,蘇軾率領張勝、常惠等使臣組建訪問代表團。一百多人的隊伍,浩浩蕩蕩,車馬噠噠。
那年,蘇武四十歲。四十不惑,對於男人而言是整個人生旅途中的轉折點。
如果沒有這次出使,蘇武也許一輩子都是平平常常的中郎,樹立不了「麒麟閣功臣」的鐵骨形象。
如果一個人的一生是一本書,出使匈奴、北海牧羊,以及最終的回歸,都是蘇武這本書里精彩的篇章。
而蘇武對妻子的柔情,是他人生的另一面,像一條伏脈千里的草蛇灰線,貫穿一生。
2.「生當復來歸,死當長相思。」關於蘇武的妻子,史書上沒有留下記載。
兩人結為連理時,他二十加冠,她十五及笄。在最美好的年華,遇見最好的人,蘇武與妻子恩愛和美,舉案齊眉,只要一心一意學著去愛,婚姻的賭博總能贏。
有一天,蘇武接到漢武帝派遣他出使匈奴的命令。想到丈夫要去那麼遠的地方,天寒地凍,山長水遠,她滿懷憂慮。
出發前,蘇武寫下一首五言詩《留別妻》,其中既有男兒保家衛國的豪邁志向,也有對妻子珍重叮嚀的情深義重:結髮為夫妻,恩愛兩不疑。歡娛在今夕,嬿婉及良時。征夫懷往路,起視夜何其。參辰皆已沒,去去從此辭。行役在戰場,相見未有期。握手一長嘆,淚為生別滋。努力愛春華,莫忘歡樂時。生當復來歸,死當長相思。他安慰她,夫人請勿掛慮,此番出使有別於以往,我不能有負於這份艱巨使命。明日一別,相逢不知何時。不如珍惜今晚在一起的時光,及時行樂。
「歡娛在今夕,嬿婉及良時。」
這是他倆分別前夜的溫存與纏綿。
蘇武責任心很強,怕耽誤了事情,於是一次次地查看時辰。他惦記著出發的事情,很早醒來,推窗查看天色。一次次探看,一次次都是蒼穹夜幕,星眸閃亮。
人生實在有太多的身不由己,活著總有太多的迫不得已。如果可以自己選擇,誰不想泊於風平浪靜的港灣,歲歲平安,夜夜繾綣?
他握著妻子的手,縱有千言萬語,最終化為一聲長長的嘆息。這一別,再相見,不知待到何年,更恐怕是遙遙無期了。
生離死別,人生至痛。死別是不帶希望的一時半刻的忍耐,生離卻是不知前程的時時刻刻的煎熬。
他握著她的手,不願鬆開,叮囑著她,要珍重自己的青春年華,也不要忘記兩人在一起時的嬿婉時光。
「努力愛春華,莫忘歡樂時。」
多少欲說還休的珍愛之語,多少欲隱還露的關照與殢戀,又有多少從此無處可訴的眷顧與思念,全在這十個字里。
蘇武在臨別時不忘告訴妻子,只要能夠活著,就一定歸來;如果不幸死去,他也會長眠地下,繼續想念著她。
「生當復來歸,死當長相思。」
悲壯纏繞眷戀,蒼涼包含痴情。
從此一別,珍重再見。
3.寧死不屈,北海牧羊世事向來難以預料,歷史有時比小說更跌宕。
蘇武訪問期間,匈奴內部有人謀逆造反。造反之人與訪匈代表團里的張勝是舊識,於是參與其中。謀反失敗,東窗事發。張勝很快投降。
蘇武沒有參與,甚至並不知曉謀逆之事,但是作為訪問團的負責人,他脫不了關係。匈奴想招降,但他認為,背叛國君,屈節辱命。寧可玉碎不能瓦全是他的做人準則。
若要降,毋寧死。蘇武拔劍自刎,幸好挽救及時,才保住了性命。
匈奴見蘇武如此胸懷大義,不禁心生欽佩,於是越發想將他招降,為己所用。
蘇武是塊硬骨頭,選擇寧死不屈,也就意味著需要忍受更多苦難,被禁錮在地窖,斷除飲食。匈奴認為,在如此摧殘下,一個人的意志必會潰散。
然而,蘇武通過飲冰嚼雪活了下來。
匈奴將他流浪到北海(今貝爾加湖),讓他牧羊,並且給予促狹的希望:「使牧羝,羝乳乃得歸。」只要公羊下崽,就放他歸國。公羊下崽,怎麼可能呢?
北海人煙稀少,常年冰天雪地。在那樣的環境與境遇下,志堅如石的人,都會心如槁木。
那些年,蘇武經歷的歲月,正如溫庭筠在《蘇武廟》中所寫:「蘇武魂銷漢使前,古祠高樹兩茫然。雲邊雁斷胡天月,隴上羊歸塞草煙。」
蘇武是怎麼熬過來的呢?就像李白在《蘇武》中所寫:「牧羊邊地苦,落日歸心絕。渴飲月窟冰,飢餐天上雪。」
漢武帝得知此次出使出了狀況,派將領李陵出擊。兵敗,李陵被俘虜後很快投降於匈奴。
匈奴獲知李陵之前與蘇武有所交情,便讓他去北海游水蘇武投降。
李陵去了,給蘇武講道理,擺事實,以自己為例現身說法。為了能夠讓蘇武斷絕返漢之心,早日歸順匈奴,除了匈奴許下的名利誘惑,李陵還告訴了蘇武幾個懷消息:在他離家的幾年裡,他母親已經去世,兩個弟弟因為仕途上的差錯畏罪自殺,而他年輕的妻子,聽說已經改嫁他人——「子卿婦年少,聞已更嫁矣」。老家只剩下兩個妹妹和他的兒子蘇元。
蘇武一下子聽到一連串噩耗,內心的打擊大概要勝於外界的風刀霜劍。即便如此,蘇武依然堅守氣節,沒有投降匈奴。
大概是在這之後,他娶了本地的一位牧羊女,在冰天雪地的北國,彼此取暖。之後生下一個兒子,取名為蘇通國。
雖然在異鄉另組家庭,有了妻兒,對於蘇武來說,回到自己祖國,回到闊別已經的家鄉,是他不死的熱望。
4.耋耄之年,榮歸故國公元前87年,漢昭帝即位。漢朝與匈奴再次和解。幾經波折,柳暗花明,蘇武終於回到闊別十九年的祖國和家鄉。
十九年過去,他帶領百餘人的訪問團,如今只剩寥寥九人。
《詩經》中寫:「昔我往矣,楊柳依依。今我來思,雨雪霏霏。」蘇武出發那年,是四十不惑的壯年,爾今歸來,已是六十花甲的老人。
人生中最好的黃金時期,他在孤島一般的異國,沒有陪伴在心愛的人身邊。
蘇武持節榮歸,封官加爵,一直活到八十多歲。
他後來才知曉,自己被扣押期間,匈奴故意放出他去世的假消息,這才讓妻子斷除念想,另嫁他人。
她雖然沒有王寶釧那種苦守寒窯的磐石一般的意志,在聽聞愛人去世後依然痴痴等候,想必,在聽聞離別近廿年的丈夫活著回來時,也是五味成雜,想起當初許下的生死誓言,更是百感交集吧?
許嵩有一首歌,叫作《彈指一揮間》,是以蘇武的人生經歷為藍本寫成:
「離愁別恨是心的潰瘍,戴月披星是你在流浪。你推開窗,花燈隨煙波鋪江上。露水涼,老船晃,人惆悵,彈指一揮間,你竟已遙遠滄海成荒野,真情永不滅。」
二十年的漫漫時光,二十年的日夜期盼,怎能成為彈指一揮間?
耋耄之年的蘇武,不辱使命,榮貴故國。不知道他是否想起「歡娛在今夕,嬿婉及良時」的時光,是否想起「努力愛春華,莫忘歡樂時」的那個人?
【作者簡介:江徐,80後女子,十點讀書籤約作者。煮字療飢,借筆畫心。已出版《李清照:酒意詩情誰與共》。點擊右上角「關注」,收看更多相關內容。】
蘇武:除了北海牧羊的鐵骨,還有生死相思的柔情
【本文原創首發,點擊右上角「關注」,分享更多精彩文字】
文|江徐
1.出使匈奴,被封為麒麟閣功臣
西漢年間,漢朝與匈奴之間關係緊張,除了戰爭,雙方又派遣使者,結果使者又被對方扣留。
公元前100年,匈奴改變外交策略,他們主動向漢朝廷示好,俯首稱臣,送還之前扣押的使者。
漢武帝大喜,封蘇武為中郎將,派遣他出使匈奴,賦予他修復漢匈關係的偉大使命。
於是,蘇軾率領張勝、常惠等使臣組建訪問代表團。一百多人的隊伍,浩浩蕩蕩,車馬噠噠。
那年,蘇武四十歲。四十不惑,對於男人而言是整個人生旅途中的轉折點。
如果沒有這次出使,蘇武也許一輩子都是平平常常的中郎,樹立不了「麒麟閣功臣」的鐵骨形象。
如果一個人的一生是一本書,出使匈奴、北海牧羊,以及最終的回歸,都是蘇武這本書里精彩的篇章。
而蘇武對妻子的柔情,是他人生的另一面,像一條伏脈千里的草蛇灰線,貫穿一生。
2.「生當復來歸,死當長相思。」
關於蘇武的妻子,史書上沒有留下記載。
兩人結為連理時,他二十加冠,她十五及笄。在最美好的年華,遇見最好的人,蘇武與妻子恩愛和美,舉案齊眉,只要一心一意學著去愛,婚姻的賭博總能贏。
有一天,蘇武接到漢武帝派遣他出使匈奴的命令。想到丈夫要去那麼遠的地方,天寒地凍,山長水遠,她滿懷憂慮。
出發前,蘇武寫下一首五言詩《留別妻》,其中既有男兒保家衛國的豪邁志向,也有對妻子珍重叮嚀的情深義重:
結髮為夫妻,恩愛兩不疑。
歡娛在今夕,嬿婉及良時。
征夫懷往路,起視夜何其。
參辰皆已沒,去去從此辭。
行役在戰場,相見未有期。
握手一長嘆,淚為生別滋。
努力愛春華,莫忘歡樂時。
生當復來歸,死當長相思。
他安慰她,夫人請勿掛慮,此番出使有別於以往,我不能有負於這份艱巨使命。明日一別,相逢不知何時。不如珍惜今晚在一起的時光,及時行樂。
「歡娛在今夕,嬿婉及良時。」
這是他倆分別前夜的溫存與纏綿。
蘇武責任心很強,怕耽誤了事情,於是一次次地查看時辰。他惦記著出發的事情,很早醒來,推窗查看天色。一次次探看,一次次都是蒼穹夜幕,星眸閃亮。
人生實在有太多的身不由己,活著總有太多的迫不得已。如果可以自己選擇,誰不想泊於風平浪靜的港灣,歲歲平安,夜夜繾綣?
他握著妻子的手,縱有千言萬語,最終化為一聲長長的嘆息。這一別,再相見,不知待到何年,更恐怕是遙遙無期了。
生離死別,人生至痛。死別是不帶希望的一時半刻的忍耐,生離卻是不知前程的時時刻刻的煎熬。
他握著她的手,不願鬆開,叮囑著她,要珍重自己的青春年華,也不要忘記兩人在一起時的嬿婉時光。
「努力愛春華,莫忘歡樂時。」
多少欲說還休的珍愛之語,多少欲隱還露的關照與殢戀,又有多少從此無處可訴的眷顧與思念,全在這十個字里。
蘇武在臨別時不忘告訴妻子,只要能夠活著,就一定歸來;如果不幸死去,他也會長眠地下,繼續想念著她。
「生當復來歸,死當長相思。」
悲壯纏繞眷戀,蒼涼包含痴情。
從此一別,珍重再見。
3.寧死不屈,北海牧羊
世事向來難以預料,歷史有時比小說更跌宕。
蘇武訪問期間,匈奴內部有人謀逆造反。造反之人與訪匈代表團里的張勝是舊識,於是參與其中。謀反失敗,東窗事發。張勝很快投降。
蘇武沒有參與,甚至並不知曉謀逆之事,但是作為訪問團的負責人,他脫不了關係。匈奴想招降,但他認為,背叛國君,屈節辱命。寧可玉碎不能瓦全是他的做人準則。
若要降,毋寧死。蘇武拔劍自刎,幸好挽救及時,才保住了性命。
匈奴見蘇武如此胸懷大義,不禁心生欽佩,於是越發想將他招降,為己所用。
蘇武是塊硬骨頭,選擇寧死不屈,也就意味著需要忍受更多苦難,被禁錮在地窖,斷除飲食。匈奴認為,在如此摧殘下,一個人的意志必會潰散。
然而,蘇武通過飲冰嚼雪活了下來。
匈奴將他流浪到北海(今貝爾加湖),讓他牧羊,並且給予促狹的希望:「使牧羝,羝乳乃得歸。」只要公羊下崽,就放他歸國。公羊下崽,怎麼可能呢?
北海人煙稀少,常年冰天雪地。在那樣的環境與境遇下,志堅如石的人,都會心如槁木。
那些年,蘇武經歷的歲月,正如溫庭筠在《蘇武廟》中所寫:「蘇武魂銷漢使前,古祠高樹兩茫然。雲邊雁斷胡天月,隴上羊歸塞草煙。」
蘇武是怎麼熬過來的呢?就像李白在《蘇武》中所寫:「牧羊邊地苦,落日歸心絕。渴飲月窟冰,飢餐天上雪。」
漢武帝得知此次出使出了狀況,派將領李陵出擊。兵敗,李陵被俘虜後很快投降於匈奴。
匈奴獲知李陵之前與蘇武有所交情,便讓他去北海游水蘇武投降。
李陵去了,給蘇武講道理,擺事實,以自己為例現身說法。為了能夠讓蘇武斷絕返漢之心,早日歸順匈奴,除了匈奴許下的名利誘惑,李陵還告訴了蘇武幾個懷消息:在他離家的幾年裡,他母親已經去世,兩個弟弟因為仕途上的差錯畏罪自殺,而他年輕的妻子,聽說已經改嫁他人——「子卿婦年少,聞已更嫁矣」。老家只剩下兩個妹妹和他的兒子蘇元。
蘇武一下子聽到一連串噩耗,內心的打擊大概要勝於外界的風刀霜劍。即便如此,蘇武依然堅守氣節,沒有投降匈奴。
大概是在這之後,他娶了本地的一位牧羊女,在冰天雪地的北國,彼此取暖。之後生下一個兒子,取名為蘇通國。
雖然在異鄉另組家庭,有了妻兒,對於蘇武來說,回到自己祖國,回到闊別已經的家鄉,是他不死的熱望。
4.耋耄之年,榮歸故國
公元前87年,漢昭帝即位。漢朝與匈奴再次和解。幾經波折,柳暗花明,蘇武終於回到闊別十九年的祖國和家鄉。
十九年過去,他帶領百餘人的訪問團,如今只剩寥寥九人。
《詩經》中寫:「昔我往矣,楊柳依依。今我來思,雨雪霏霏。」蘇武出發那年,是四十不惑的壯年,爾今歸來,已是六十花甲的老人。
人生中最好的黃金時期,他在孤島一般的異國,沒有陪伴在心愛的人身邊。
蘇武持節榮歸,封官加爵,一直活到八十多歲。
他後來才知曉,自己被扣押期間,匈奴故意放出他去世的假消息,這才讓妻子斷除念想,另嫁他人。
她雖然沒有王寶釧那種苦守寒窯的磐石一般的意志,在聽聞愛人去世後依然痴痴等候,想必,在聽聞離別近廿年的丈夫活著回來時,也是五味成雜,想起當初許下的生死誓言,更是百感交集吧?
許嵩有一首歌,叫作《彈指一揮間》,是以蘇武的人生經歷為藍本寫成:
「離愁別恨是心的潰瘍,戴月披星是你在流浪。你推開窗,花燈隨煙波鋪江上。露水涼,老船晃,人惆悵,彈指一揮間,你竟已遙遠滄海成荒野,真情永不滅。」
二十年的漫漫時光,二十年的日夜期盼,怎能成為彈指一揮間?
耋耄之年的蘇武,不辱使命,榮貴故國。不知道他是否想起「歡娛在今夕,嬿婉及良時」的時光,是否想起「努力愛春華,莫忘歡樂時」的那個人?
【作者簡介:江徐,80後女子,十點讀書籤約作者。煮字療飢,借筆畫心。已出版《李清照:酒意詩情誰與共》。點擊右上角「關注」,收看更多相關內容。】